AR衍射光波导技术研发商「广纳四维」近日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由丹麓资本、琥珀资本与广纳基金联合投资,一苇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这是该企业自2021年成立以来在AR光学底层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重要资本加持,资金将重点投向科研团队扩建及碳化硅波导刻蚀量产工艺的优化,加速实现AR光学模组的消费级量产。
作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孵化企业,「广纳四维」已构建覆盖光学软件及设计、纳米加工到器件封测的全链条技术体系。此前,其分别获得中科创星、国科创投各数千万元的Pre-A轮、Pre A+轮融资。
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全球AI眼镜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3000亿美元,而作为AI能力落地的最佳硬件载体,AR眼镜通过“空间计算+实时交互”的特性正在重构增长曲线。在应用场景的拓展中,AR眼镜的价值也在从消费娱乐向产业纵深延伸。 比如在智慧医疗领域,外科医生可通过AR眼镜实时叠加患者CT影像与手术导航数据,实现毫米级精准操作;远程会诊时,专家能以第一视角指导基层医生完成复杂流程。由此可见,当前制约AR设备普及的光学显示瓶颈,恰逢AI大模型催生的新型空间信息交互需求,正迎来关键突破窗口期。
“当前行业竞争已从硬件堆砌转向底层前沿光学器件构筑突围。”「广纳四维」CFO魏锡科表示,AR眼镜未来将会是AI的最好的载体,衍射波导是未来to C端AR眼镜的最佳方案,刻蚀工艺是衍射光波导的终极工艺路线。公司通过量产技术的打通及材料工艺的突破,实现了纳米压印衍射光波导单品出货量行业领先,具备高透、极致轻薄的优质显示效果。同时「广纳四维」作为国内很早探索AR波导刻蚀工艺研发的企业,在碳化硅及其他多种材料的刻蚀量产工艺上,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为未来刻蚀工艺的单片全彩波导片的量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演进路线显示,「广纳四维」2022年率先突破AR波导刻蚀工艺制备技术,次年即实现110°超宽视场角突破。2024年完成碳化硅DUV光刻与刻蚀工艺攻关,产品实现了单片全彩显示,厚度仅0.7mm,重量仅为4g,完全消除了彩虹纹效应。据业内人士分析,碳化硅材料2.6以上的折射率可支持更优AR光学显示性能,这对实现普通眼镜形态的AR设备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行业生态层面,随着Ray-Ban Meta出货量突破200万台,以及小米、华为等消费电子巨头的入局,AR设备正从专业领域向消费级市场渗透。「广纳四维」提前布局的工艺路线及技术突破恰逢其时——其纳米压印AR波导已实现规模量产及出货,同时建设了8寸AR波导刻蚀中试线,量产刻蚀工艺的成熟将推动AR显示器件向“极致轻薄、全彩高清、显示传感集成”的终极形态迈进,满足未来AI最佳载体的发展需求。
琥珀资本团队表示:“「广纳四维」作为AR衍射光波导微纳光学器件领域的优秀企业,基于物理光学设计、纳米材料研发、微纳加工工艺三大技术构建了完备的底层技术平台,在多个衍射光波导技术路径全面布局,不同工艺间相互借鉴及优化,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综合和优秀的光学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在光学显示的关键指标上有所突破,用于已全球量产的产品为用户带来了卓越的视觉体验,当前AR + AI结合带来新的交互体验和新内容、新功能,为智能穿戴设备的轻量化、高性能,以及大规模应用落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们相信公司努力推动光学技术从理论研究向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跨越,未来不断探索光学显示技术的新边界。”
广纳基金合伙人表示:“智能穿戴行业市场需求已临近爆发点,智能眼镜是当下AI+AR最佳载体伴随AR技术和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加成,AR眼镜的行业需求拐点已经到来。AR眼镜未来可能超越TWS耳机、智能穿戴手表等产品,甚至成为智能手机在部分场景的使用替代,创造、引领海量的消费需求,成为消费电子行业下一代人机智能交互终端。公司目前已逐步覆盖G/B/C端客户,业务快速增长,居国内同行第一梯队。此外,公司不仅拥有纳米压印光波导全链制备技术,还在国内率先突破了纳米刻蚀工艺,并自研新型体全息技术,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纳米压印、纳米刻蚀、体全息相位掩膜曝光3大加工工艺的衍射光波导企业。凭借现有的技术储备,在未来市场爆发和产品更新换代时,公司可快速作出反应,抢占市场先机。”
一苇资本( I&R Capital ),专注科技领域成长期投行与投资业务,定位为公司的战略顾问、业务顾问、融资顾问,为高成长企业提供深度服务